第一百零二篇 帳幕的門簾(二)


 朗讀

第一百零二篇 帳幕的門簾(二) 讀經:出埃及記二十六章三十六至三十七節;三十六章三十七至三十八節;四十章五節,二十八節。 我們已經看過帳幕裏面有兩層幔子,一層叫作幔子,另一層叫作簾子。我們一定要禱告,求主使我們對幔子和簾子有屬靈的領會,因為它們蘊含著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。它們指出藉著基督包羅萬有的死,基督已經成為入口,讓神的選民能彀進入對神的享受裏。 九 一個享受的地方 帳幕表徵神的居所。可是我們只看見帳幕是神的居所,我們的領會還很膚淺。我們必須進一步了解居所不光是居住的地方,也是享受的地方。你的家不僅是你居住的地方,也是你享受的地方。實際上,人活著若是沒有享受的話,就是慢慢讓死來消磨。人所以會自殺就是因為他們感覺活得沒有意義、沒有享受。神的居所乃是祂的子民享受祂的地方。我們也可以說,這是神的選民完滿享受神自己的地方。這樣的看見是非常要緊的。 十 享受神的入口 幔子與簾子,表徵基督人性的兩方面。藉著包羅萬有的死,這位基督已經成為入口,讓人可以享受神。兩層幔子表徵獨一的基督,以及基督包羅萬有的死。基督死了,好藉著祂所受神的審判,除去我們的罪。支撐簾子的柱子下面帶卯的銅座所表示的,就是這個審判。基督代替我們受了神徹底的審判,當然,基督在祂自己裏面一點不需要受神的審判。祂於神、於人面面得當,祂從來沒有作過甚麼事是該受神審判的。可是祂卻因著我們的罪,受了神的審判,祂為我們的罪死了。祂所經過的審判,已經成為帶卯的銅座,作了我們站立的根基。這就是說,我們能站立在基督為我們所受的審判之上。這也就是保羅所傳福音的第一面。他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三節說:『因為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首要的事,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。』因此,我們看見,保羅所傳的福音,第一點就是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。 在哥林多後書裏,保羅就更深入了,我們可以說哥林多前書一部分在外院子裏,一部分在聖所裏。可是,哥林多後書卻是在至聖所裏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五章十四節說,基督替眾人死。祂不光為我們的罪死,祂更替我們死。祂死了,我們也與祂同釘死了,因此祂的釘死包括了所有的信徒。為這緣故,保羅下結論說:因為一人既替眾人死,眾人就都死了。這不是福音的第一項,不像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這麼外面,基督 替眾人死乃是一件裏面的事。這裏,外面的事帶我們進入聖所,但裏面的事卻帶我們進入至聖所。 我們把哥林多後書和前書比較,就發現林前說到的生活,一部分在外院子,另一部分在聖所裏;而林後卻是啟示在至聖所裏的生活,經過裂開幔子的生活。哥林多後書是一卷論至聖所裏生活的書信;這種生活乃是藉著釘十字架而復活的生活。使徒們是新約的執事,他們過著釘十字架的生活,彰顯復活的生命。因此,他們能彀進入至聖所,因為他們已經通過兩層幔子,就是簾子與幔子。這就是說,他們已經通過了神為著他們的罪而臨到基督的審判;也藉著基督的死,經過了肉體釘十字架的過程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四章十一和十二節說:『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,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,使耶穌的生,在我們這必死的肉體上顯明出來。這樣看來,死是在我們裏面發動,生卻在你們裏面發動。』(直譯。)保羅天天被交於死地,使復活的生命能彀在他身上顯明出來。這表示他已通過了裂開的幔子,天天在至聖所裏生活。 十一 基督是簾子 基督的人性有一面就是由簾子來表徵的。四福音書中,這個人位所顯示、描繪並說明的人性,乃是一個簾子。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讀福音書,就會看見,基督是簾子,不讓所有消極的事物接近神的居所。四福音中所描述基督的生活,就是這樣的一幅簾子。所有消極的事物、消極的人都隔離在外面。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,都被耶穌基督這個人阻擋在外面。因為主耶穌是簾子,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就不能進入對神的享受中。 每逢罪人接觸到主耶穌完美的人性時,他不是被摒除在外,就是被折服而信服了基督。罪人如果相信祂,簾子馬上就成了入口,使他能彀進入聖所,開始在基督裏享受神,並享受基督所是的豐富。在聖所裏,這樣一個蒙救贖的罪人可以享受基督作生命的供應、光照,並且蒙神的悅納。這不光是道理,更是我們經歷的說明。從經歷中我們知道,蒙救贖的罪人可以通過這個簾子,進入聖所裏,享受神在基督裏的一切豐富 十二 把肉體釘在十字架上 信徒在聖所裏享受豐富一段時間之後,就慢慢開始領會幔子後面有更深、更豐富、更高的東西。他也曉得,墮落的性情─肉體,就是一層阻隔、一層幔子。他雖然豐富地享受了主,可是現在他知道,因著這層幔子的阻隔,他還不能摸著更豐富的東西。最終,他看見了,聖經裏面基督的死不光對付他的罪,還對付他的肉體。主的死已經把肉體裂開、撕裂了。自然而然,這樣一位信徒就能藉著內住的靈把他的肉體釘在十字架上;也就是說,把他墮落的性情治死。此外,那靈還安排了許多環境,把他置於死地。這樣,他就有通過裂開幔子的經歷。一首詩歌的副歌說: 阿利路亞!阿利路亞! 裂開幔子我已過, 這裏榮耀不敗落。 ─詩歌第四一六首 我們唱這些歌詞的時候可能唱得很膚淺,不太了解其中的含意。如果我們要經過裂開的幔子,裏面就需要那靈的運行,外面也需要環境的配合。這就是為甚麼羅馬八章中有那靈,又有萬事的原因。(28。)那靈與萬事互相效力,把我們擺在基督的死裏,使我們可以通過裂開的幔子,進入至聖所,完滿地享受神。 十三 柱子背負著見證 我們曾經一再指出,兩層幔子,就是簾子與幔子,都依附在柱子上。這表示今天入口已經有了,人可以進入對神的享受裏面。不錯,因著基督包羅萬有的死,祂已經成了入口。可是,入口需要柱子,來背負這位道成肉身並釘死十字架之基督的見證。若沒有這些柱子,這位享受神的入口─基督,還無法啟示給人。這就是說,沒有一個地方能讓祂把自己顯給人看。在四福音書裏,基督是享受神的入口。但是五旬節那一天 ,在耶路撒冷的一百二十人背負起這位基督的見證。要不是那些信徒在五旬節那天,把這位道成肉身、釘十字架之基督的見證背負起來,基督怎麼能把祂自己啟示給人,祂又要在那裏把祂自己啟示出來?是在山上啟示,還是在天上的寶座啟示?若沒有柱子支撐著,祂就不能把祂自己啟示出來,這是一個事實。因此,五旬節那天,那一百二十個人,就成為柱子,背負著基督的見證。因此,基督就能把祂自己啟示給罪人。 五旬節那天,加給主的那三千人都進了神的居所,也就是說,都進了對神的享受中。這不光藉著基督自己,也是藉著那一百二十人。這一百二十人已經聯於基督,與基督聯合,因此,他們與基督是一。為這緣故,五旬節那天信主的那三千人,藉著基督並藉著那一百二十人,就能彀進入對神的享受。 在使徒行傳裏,我們有聖所的經歷,也有至聖所的經歷。二章、四章所記載凡物公用的生活,乃是在聖所裏的生活。使徒行傳頭幾章,乃是描述在聖所裏享受基督。我們所以能彀知道,乃是由於一個事實:有些信徒的肉體,就是墮落的性情還沒有受對付。比方說,行傳六章一節說:『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,向希伯來人發怨言;因為 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。』信徒們雖然凡物公用,可是他們仍舊會發怨言、起分爭。凡物公用不能防止口角與分爭。因此,行傳六章以後,再也沒有題到這種共同的生活。因著肉體的緣故,這種凡物公用的生活無法持續下去。此外,使徒行傳還記載了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所作的事。我們可以說他們沒有留在聖所裏,反而退回到外院子去了。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,我們終於發覺,使徒行傳暗示有些信徒不僅成為教會入口的柱子,也成為內室的柱子。那些活在聖所裏的聖徒,藉著這些柱子,就有路能彀進入至聖所。 十四 標竿─至聖所 保羅所寫的書信都以至聖所為標竿。保羅的書信,一直想把神的子民從外院子帶進至聖所裏,更多的時候,他想把他們從聖所帶進至聖所裏。我們舉哥林多教會為例子來看,大多數的聖徒還留在外院子裏,只有少數的聖徒在聖所裏。在哥林多前後書中,保羅一直努力要藉著裂開的幔子─釘十字架的基督,把所有的聖徒帶進至聖所裏。保羅和他的同工們是柱子,而基督是裂開的幔子,掛在他們的上面。他們不僅是入口的柱子,也是內室的柱子。一方面,他們背負基督作第一層幔子,就是簾子;另一方面,他們背負基督作第二層幔子,就是裂開的幔子。所以,神的選民因著他們就能有一個入口,可以進入其中享受神。 十五 基督包羅萬有的死 有一件事很要緊:我們一定要看見基督包羅萬有的死。我們尤其要看見,帳幕也描述出基督的死。我再說,帳幕中各樣物件記載的順序不光照著道理,也是照著屬靈的經歷。兩層幔子表示出,基督獨一的死有兩方面:客觀的一面與我們的罪有關,主觀的一面與我們的肉體有關。有些著者論到基督主觀的死,也就是基督替我們死;賓路易師母就是其中的一位。在『福音問題』這本書裏(第八十一頁),倪弟兄回答了一個問題,是論到基督替我們死,和基督為我們的罪死,有甚麼區別。他的回答如下: 『基督為我們死,是說基督為我這個罪人死了。祂死的目的,是要救我這個罪人。基督所成功的,是為著我這個人,目的是要得著我這個人,是要救我這個人脫離自己。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,是說基督為我這個罪人的罪死了,目的是要除去我這個人的罪,要叫我這個人脫離罪的刑罰與能力,使我的罪得著赦免,並且不再受罪的轄制。』一般說來,今天的基督徒只知道基督之死的第一方面,就是祂為我們的罪死,使我們可以得著神的赦免。他們不太認識基督之死的第二面,就是祂替我們死,使我們可以在復活的生命裏向祂活著。(林後五14~15。)祂死的第一面是擔當我們的罪;( 彼前二24;)祂死的第二面是替我們成為罪。(林後五21。)所以賓路易師母有負擔一篇又一篇地釋放信息,都是論到十字架主觀的經歷。這樣來說十字架,就是說到基督之死主觀的一面。 宣信弟兄也認識基督之死主觀的一面。他有一首詩歌開頭兩行是這樣寫的: 我與基督已同釘死, 十架已將我解釋。 ─詩歌第三六五首 可是,不論是賓路易師母論十字架主觀經歷的書籍,還是宣信弟兄論到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的詩歌,今天的基督徒都不重視。這表示許多信徒對基督的死,只有膚淺的領會。因此,在主的恢復裏,主一直帶領我們對基督包羅萬有的死,在經歷上有更深的領會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大本詩歌(詩歌賞析)

補充本詩歌(詩歌賞析)

高峰真理合輯(讀經小組追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