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篇 憑信而活
郎讀
第四十一篇 憑信而活
在人類所有的歷史中,從來沒有一本書像聖經這樣奇妙。 聖經的第一卷書創世記,不是一卷道理的書,乃是一卷歷史的書。 這卷歷史書不是照人的寫法,乃是照神的寫法。 創世記用一些古聖的傳記,告訴我們極為神聖的事。 神聖的啟示包含在創世記人物的生活和故事里。 在本篇資訊中我們需要來看,亞伯拉罕憑信而活的經歷中神聖的啟示。
(二) 憑信而活
在前幾篇資訊中我們看過,蒙召者的經歷有三面,就是亞伯拉罕、以撒和雅各這三面。 亞伯拉罕這第一面的第一階段,是他蒙神呼召,這點在前兩篇資訊中已經充分的說過了。 現在我們來看亞伯拉罕第二階段的經歷——憑信而活,或可說憑信的生活。 這憑信的生活,不是指內在的生命,乃是指外在的生活,就是蒙召者日常的生活,日常的行事為人。 這種日常的行事為人,是憑著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(林後五7)。
亞伯拉罕的歷史是一粒種子。 亞伯拉罕的整個傳記是一粒種子。 這不是道理的種子,乃是我們歷史的種子。 亞伯拉罕的歷史就是我們歷史的種子。 因為我們的歷史是從他的歷史長出來的。 就某種意義說,我們與亞伯拉罕在生活的經歷上是一。 我們信徒是亞伯拉罕的真後裔,他是每位蒙神呼召者的真父親。 我們讀他的傳記,也就是讀我們自己的傳記。 他的故事就是說到我們。 當我們讀創世記與亞伯拉罕有關的各章時,必須有這樣的認識:他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。
我們需要看見跟從主必須採取的步驟。 第一步是蒙召,第二步是憑信而活。 你蒙召了嗎? 你必須有力的說,「阿們,我蒙召了! “亞伯拉罕是頭一個蒙召的,我們也看見,他答應神的呼召並不爽快,乃是拖泥帶水的。 我們的故事也是一樣,我們對主呼召的反應完全和他相同。 原則上,種子的規模很小,長出來的規模較大,收成的規模最大。 我們看過,亞伯拉罕離開哈蘭的時候,帶著羅得。 你沒有帶著羅得嗎? 如果亞伯拉罕這粒種子帶了一個羅得,很可能我們每一個人都帶了許多羅得。 我怕有些讀本篇資訊的人,帶了十幾個羅得。 由此我們看見,我們的歷史就在亞伯拉罕的傳記里。
不管亞伯拉罕如何拖泥帶水,神仍然是主宰一切的。 神是神。 亞伯拉罕不僅蒙召了,也被抓住了。 他離開了本地、本族和父家,被帶到摩利,就是神要他在的地方,也是神向他再次顯現的地方(創十二6~7)。 神再次顯現,乃是對亞伯拉罕答應祂呼召的印記。 神的呼召是爽快的,但亞伯拉罕答應神的呼召卻不爽快。 雖然如此,神最終得著了完滿的答應。 我不在乎青年弟兄姊妹多麼拖泥帶水,遲早他們要完全被抓住。 基督的工人和帶頭的弟兄必須有信心,對弟兄姊妹永不失望。 絕不要覺得某位弟兄沒有希望。 反而我們必須說,那位弟兄很有希望。 只要等一會兒,你會看見每個人都要來到摩利。
(1) 力量——神的顯現
在摩利,神再次向亞伯拉罕顯現,他又遇見了神(創十二6~7)。 如果你說你已經蒙召了,我要問你這個問題:你蒙召的印記是什麼? 我們蒙召的印記乃是神再次的顯現。 神再次的顯現,神再次的臨到我們,乃是我們答應祂呼召的印記。 神向亞伯拉罕再次的顯現,乃是使亞伯拉罕能憑信而活的力量。
你讀創世記的記載,會看到在亞伯拉罕的時代,人類的生活方式是建造堅固的城保護自己,並建造高塔傳揚自己的名。 那是人類在巴別的生活。 但亞伯拉罕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。 他的生活對人類在巴別所已經完全發展的方式,是個相反的見證。 在第三十六篇信息中我們看過,巴別有一座人所建造的大城。 這城不是用神造的石頭建造的,乃是用人造的磚頭建造的。 那些磚頭是借殺死土壤中生長生命的元素造成的。 但蒙召的亞伯拉罕不是那樣生活。 亞伯拉罕沒有城,也沒有塔。 神再次顯現,作為亞伯拉罕答應神呼召的印記之後,亞伯拉罕立刻築了一座壇,不是要傳揚自己的名,乃是要呼求耶和華的名。 亞伯拉罕為什麼這樣作? 因為他有神再次的顯現。 他怎能這樣作? 還是因為他有神再次的顯現。 請記得,創世記中有關亞伯拉罕的記載是傳記,不是道理、宗教或傳說。 亞伯拉罕並不是因為教訓或宗教傳統而築壇。 他築壇是因為神再次向他顯現。 神再次的顯現對他是一切。 這不僅印證亞伯拉罕答應了神的呼召,也加強他,使他的生活方式與全人類完全不同。 這使他的生活對當時的時代作了相反的見證。 亞伯拉罕所築的壇,對巴別塔是相反的見證。
(a) 到了迦南以後
現在我們需要找出,亞伯拉罕在什麼時候經歷神再次的顯現。 我們的神從來不作沒有目的的事,祂絕不會作無意義的行動。 祂所作的每件事都有目的,都有意義。 在亞伯拉罕答應神的呼召,相信神並順從神之後,他來到摩利橡樹那裡(創十二6~7)。 當他來到那個地方,神就再次向他顯現,因為他已經相信並順從神的呼召。 亞伯拉罕既是相信並順從神呼召的人,他對該停留的地方就沒有選擇。 神第二次在哈蘭呼召亞伯拉罕,他就在那裡過河,開始了漫長的旅程。 他在這漫長的旅程中,沒有自己的選擇。 希伯來十一章八節告訴我們,亞伯拉罕不知道往那裡去。 他手中沒有路線圖。 他的路線圖是一個活的人位,就是那位活神。 他在旅程中必須不斷的仰望神; 他無法停留在他所選擇的地方。 在他的旅途中,神的同在是他的方向,是他的路線圖。 他這樣跟從神,直到摩利。 到了摩利,神就向他顯現。 神在摩利的顯現,指明亞伯拉罕已經到了神要他到的地方。 在那裡神告訴亞伯拉罕,祂要把那地賜給他的後裔。
神第一次向我們顯現,完全不在於我們; 發起那次呼召的乃是神。 然而,在第一次顯現以後,其它每次的顯現都在於我們的光景。 神第一次顯現是祂所發起的,不在於我們,後來的顯現卻在於我們的光景。 如果亞伯拉罕沒有到達摩利,他就不會有神再次的顯現。 這再次的顯現加強他,使他與神一同往前。 這樣的與神一同往前,就是亞伯拉罕憑相信神而活。
(b) 与罗得分开以后
神第二度向亚伯拉罕再次显现,记载在创世记十三章十四至十七节。在这一章我们看见亚伯拉罕和罗得有了难处。在肉身里,罗得是亚伯拉罕的侄儿;但在神面前,罗得是亚伯拉罕的弟兄。虽然罗得使亚伯拉罕为难,但亚伯拉罕并不与他相争。相反的,他让罗得选择。罗得与亚伯拉罕分开,留下他独自一人以后,神又向亚伯拉罕显现。这次的显现是由于亚伯拉罕没有为自己争斗或争吵,反将一切的选择都留给他的弟兄罗得。神这次的显现也加强了亚伯拉罕凭信的生活。
我们蒙神呼召以后,需要凭信而活,这是我们今天的需要。你若蒙了神的呼召,就必须凭信而活。在圣经里,信心与眼见相对。你若蒙了神的呼召,就必须凭信心,不凭眼见而生活。看看今天的世界,那无疑是在巴别所撒人类生活的收成。种子撒在巴别,今天的世界乃是那粒种子的大收成。人为自己的生活建造大城,为自己的名建造高塔。这是世界各地的情形。但我们已经蒙了呼召,我们该怎么办?我们必须凭信而活。凭信而活是什么意思?就是在一切事上靠神而活。亚伯拉罕没有宣告他凭信而活,也没有传讲凭信而活,他只是凭信而活。现在我们需要来看,亚伯拉罕如何凭信而活。
(2) 意义——祭坛
(a) 第一座坛
亚伯拉罕到了摩利,神再次向他显现之后,他筑了一座坛(创十二7)。这是亚伯拉罕所筑的第一座坛。要凭信而活,我们首先必须筑坛。在圣经里,坛的意思是我们的一切都为着神,并事奉神。筑坛的意思是将我们所是和所有的一切,都献给神。我们需要将我们所是的一切和所有的一切,都放在坛上。在我们为神作事之先,神会对我们说,“孩子,不要为我作什么,我要的是你。我要你为着我将你所是的一切和所有的一切,都放在坛上。”这才是真实的交通,真实的敬拜。蒙召者真实的敬拜,乃是将我们所是和所有的一切,都放在坛上。
按照人的观点,人会说我们这样作很愚昧。他们会指责我们浪费时间,浪费生命。如果他们和亚伯拉罕在一起,他们会说,“亚伯拉罕,你在作什么?你疯了?你为什么筑一座像坛这样低矮的东西,把一切都放在坛上烧掉?那不是很愚昧吗?”我们蒙召的人无论作什么,在世人眼中都是愚昧的。很多亲戚会说,我们参加这么多聚会是愚昧的。他们希奇为什么我们不留在家里,和家人一起看电视。世人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一周参加聚会好几次,他们以为我们疯了。他们会说,“你们在那小建筑物里作什么?你们为什么周三、周五、周六都去哪里?礼拜天还去两次,甚至有时周一、周二、周四也去,你们这班人疯了吗?”是的,照世人说,我们是疯了。神的显现使我们发疯了。
坛的意义就是我们不为自己保留什么。坛的意义就是我们晓得我们在地上是为着神。坛的意义就是我们的生活是为着神,神是我们的生命,并且我们生活的意义就是神,所以我们把一切都放在坛上。我们在这里不是传扬自己的名;我们为祂名的缘故,把一切都放在坛上。
你若核对自己的经历,会看见在你蒙召之后,神立刻再向你显现,你就说,“主啊,从今以后,一切都是你的。凡我的所是、所有、所能作、并所要作的,都是为着你。”我仍然能够回忆我得救那天下午所发生的事。我从那个聚会的地方出去,走在街上,举目望天说,“神啊,从今天起,一切都是为着你。”那是真正的奉献。在属灵的意义上,这就是筑坛。我相信许多读本篇信息的人,会有这样的经历。当我们接受了神的呼召,我们就发疯了,我们不在意会发生什么事。虽然那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,但我们应许主,凡我们所有的都是为着祂。那天我在街上这样对主说的时候,我不知道那句话的含意。几年后,当我发现自己在一些难处中,在我里面的主说,“你不记得那天下午走在街上时所说的话吗?你不是说,「神啊,从今天起,一切都为着你」吗?”当我在合约上签字的时候,我不知道内容是什么。但是要懊悔已经太迟了;合约已经签了字。对主说一切都为着祂,乃是真实的筑坛。我们都能作见证,每当我们对主说一切都为祂的时候,感觉是多么甜美,交通是多么亲密。在那个时候,我们深深的进到主自己里面。
虽然我们可以告诉主,我们所是和所有的一切都为着祂,但几天之后,我们可能就忘记了。但那位呼召我们的永不忘记,祂有超绝的记忆力。祂常常临到我们,并提醒我们对祂说过的话。祂也许会说,“你不记得那天你对我说的话吗?”这不是道理,乃是真实的经历。除非你没有蒙召,否则不会例外。只要你是蒙召的人,我就完全确信你有过这样的经历。主确实再次向你显现;祂显现时你也曾发疯,应许把一切都给祂,毫不考虑其中的含意。你就是把自己奉献给祂。你不晓得你所应许的是什么意思。我感谢神,在我们说的时候,我们并不清楚。我们不晓得说了一句简短的话,结果我们与神有了多少的牵连。我们被这句话绑住了。祂是神,祂是呼召者,我们是蒙召者,一切都在于祂。即使我们要为祂发疯,在我们自己里面也没有动力这样作。但只要祂一向我们显现,我们就发疯了,并且说,“主啊,一切都是你的。拿去吧。你要怎么作,就怎么作。我把一切都献给你。”我们这样把自己献给主的时候,就像作梦一样,后来醒过来,才开始领悟这事的含意。
在我服事的初期,我很有负担帮助人献上自己。我虽然给人许多与奉献有关的教导,却看不见多少果效。我的教导不大管用。最后我知道,你无法借着教导帮助人献上自己。不是教导使人把自己奉献给主,乃是主的显现激励人这样作。我们若能帮助人遇见主,进到祂的同在里,那就够了。我们无须告诉他们把自己奉献给神,或把一切在祭坛上奉献给主。只要神一向人显现,什么都不能拦阻他们献上自己。他们会自然而然、自动自发的说,“主啊,一切都是你的。从今以后,一切都为着你。”你没有这样的经历吗?你没有为着神和神的旨意,把你所是和所有的一切都放在祭坛上吗?
(b) 第二座坛
亚伯拉罕在摩利为耶和华筑坛之后,他就走遍那地。神不是只给他一小块地,乃是给他广阔的地。亚伯拉罕在旅途中,来到伯特利和艾中间的地方。伯特利在西边,艾在东边。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间,亚伯拉罕筑了另一座坛(创十二8,十三3~4)。伯特利的意思是神的家,艾的意思是一堆废墟。伯特利和艾互相成对比。这对比是什么意思?就是说,在蒙召者的眼中,只有神的家是值得的,其它的一切不过是一堆废墟。今天对我们原则也是一样。一面我们有伯特利,神的家,召会生活;与此相对的是一堆废墟。凡与召会生活相反的,都是一堆废墟。在蒙神呼召者的眼中,召会生活之外的一切,都是一堆废墟,因为蒙召者从神的观点看世界的局面。这观点和世界的观点完全不同。按照属世的观点,世界上每件事都是高尚、美好、奇妙的;但由蒙神呼召者的观点看来,凡与神的家相对的,都是一堆废墟。
首先,我们在摩利献上自己。然后我们在召会生活和一堆废墟之间献上自己。就我们而论,只有神的家是值得的,此外一切都是废墟。在神的家和废墟之间,我们筑了一座坛,使我们可以与神交通,敬拜神,并事奉神。
(c) 第三座坛
亚伯拉罕在希伯仑的幔利筑了第三座坛(创十三18)。幔利的意思是力量,希伯仑的意思是交通,交往或友谊。按照创世记十八章一节,神是在幔利那里访问亚伯拉罕。在那次访问中,神不仅向他显现,并且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,甚至与他一同坐席。我们到了那一章,会更多看见这事。虽然摩利以及伯特利和艾的中间都很好,但没有一处是亚伯拉罕留下来一直与主交通的地方。亚伯拉罕留下来,一直与主交通的地方,乃是希伯仑的幔利。
我们都需要维持与主不断的交通。这不是偶然的,也不该时有时无,这必须是继续不断的。可能几年前,你曾为主筑坛;这很好,但以后怎样呢?你也许说,两年前你筑过坛,但今天如何呢?我们很多人有在摩利的经历,但没有在幔利的经历。我信亚伯拉罕的一生多半是在希伯仑,就是在他与主能有不断交通的地方度过的。在希伯仑那里,他筑了第三座坛。我们至少都需要筑三座坛:第一座在摩利,第二座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间,第三座在希伯仑的幔利。我们需要在希伯仑的幔利筑一座坛,使我们可以敬拜神,事奉神,并与神有不断的交通。这是在希伯仑第三座坛的经历。
(3) 表现——帐棚
(a) 因为他所有的一切全是为着神,并且他信靠神
亚伯拉罕筑坛以后,就支搭帐棚(创十二7~8)。在巴别,人先造城,然后造塔。但亚伯拉罕先筑坛,然后搭棚。这意思是亚伯拉罕为着神。他所作的第一件事是顾到敬拜神,与神交通,其次才顾到他的生活。帐棚是为着亚伯拉罕的生活。亚伯拉罕没有先顾到他的生活。那是次要的。对亚伯拉罕而言,首要的事是把一切献给神,敬拜事奉神,并与神有交通。然后亚伯拉罕才为他的生活支撘帐棚。亚伯拉罕住帐棚,指明他不属于世界,反而对人是一个见证(来十一9)。
(b) 在见证的地方
亚伯拉罕先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间支搭帐棚(创十二8,十三3)。那是神的家所在的地方,也是他开始作见证,借着与神交通彰显神的地方。他的祭坛是他向世人为神作见证的开始;他的帐棚是他向世人为神作见证的完成。他的帐棚是他的后裔在旷野所建造之帐幕的小影,那个帐幕称为“见证的帐幕。”(出三八21,直译)。因为他的帐棚支搭在伯特利旁,就一面的意义说,这帐棚可视为神的家,为着神在地上的见证。
(c) 在交通的地方
后来亚伯拉罕把帐棚迁到希伯仑,希伯仑的意思是交通(创十三18)。他的帐棚首先是向世人为神作见证,后来成了他与神交通的中心。这点在十八章得到有力的证明。那时神来到希伯仑幔利的帐棚里,与亚伯拉罕同处。因着亚伯拉罕支撘帐棚,神在地上就有一个能与人来往交通的地方。他的帐棚把神从天上带到地上。我们所有蒙神呼召的人都应当支搭帐棚。一面说,这样的帐棚对世界是神的见证;另一面说,这帐棚乃是与神交通,把神从天上带到地上的地方。
不要以为支搭帐棚是件小事。后来亚伯拉罕的后裔蒙召出埃及,进入旷野,神就吩咐他们造帐棚,并且吩咐他们在帐棚前筑坛(出二六1,二七1)。在出埃及记那里,我们看见祭坛和帐棚,就是帐幕。那个帐幕是神在地上的家。亚伯拉罕的帐棚也是神在地上的家。在创世记十八章我们能看见,神来到亚伯拉罕的帐棚里与他同处。在那时亚伯拉罕是向神献祭的祭司。他筑坛并向神献祭,证明他供职作祭司。神的心意是要所有蒙祂呼召的人都作祭司。我们是祭司。我们不需要别人为我们献祭,我们必须自己献祭。当亚伯拉罕在他的帐棚里与神坐席的时候,他是大祭司,他帐棚的内部是至圣所,神在那里。借此我们能看见,亚伯拉罕的帐棚是他的后裔在旷野所造,作神和祭司居所之帐幕的预影。在创世记这里我们看见,一个和神同住在帐棚里,名叫亚伯拉罕的祭司,在帐棚旁边有一座祭坛。
(d) 因着信,像在异乡作客
不要忘记,亚伯拉罕的历史就是你的历史。你没有一个帐棚,在那里始终有主的同在吗?世人没有这样的帐棚,他们只有大城。世人唯一能看见的,就是他们的大城。他们说,“看我的公司。看我的教育,我的成就。看我有多少的东西。”但我们能对世人说,“你有一切,但有一样你没有——神的同在。你没有帐棚——你只有巴别城。你所有的不过是大巴比伦的一部分。”我们是高阶层或低阶层的人,都无关紧要,要紧的是我们无论在哪里,都有一个有神同在的帐棚。当我们有一个有神同在的帐棚,我们里面就深深觉得,在地上没有一样事物是持久的,每样事物都是短暂的。我们仰望永世。银行、公司、成就,都是短暂而无意义的。我们在地上没有长存的事物。我只喜欢有一个有神同在的帐棚,我喜欢生活在这样的光景中。我们可以对世人说,“某某博士,我没有你所有的那么多,但我有一样你没有——神的同在。我不需要等到永世才有神的同在,在我的帐棚里现在就有神的同在。我的环境就是帐棚,就是新耶路撒冷的小影。这在你眼中也许不值得,但在神眼中却极其重要。”这就是支搭帐棚的意思。
无论何时我们答应神的呼召,而神再次向我们显现,我们也为神筑一座坛,告诉神我们所是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着祂,我们就会立刻支搭帐棚。人们自然会看见,这是我们不属这世界的表现和宣告。借着支搭帐棚,我们宣告我们属于另一个家乡。我们不属于这一个家乡,我们仰望更美的家乡。我们不喜欢这一个家乡,就是这地,这世界。我们指望进入另一个家乡。我们因着信,像在异乡作客(来十一9)。
(e) 盼望等候一座有根基的城
希伯來十一章十節說,亞伯拉罕“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其設計者並建築者乃是神。 “這座有根基的城無疑就是新耶路撒冷,有神所設立建造的堅固根基(啟二一14,19~20)。 當亞伯拉罕住在沒有根基的帳棚里,他是在仰望並等候一座有根基的城。 但我不信亞伯拉罕知道,他是在等候新耶路撒冷。 甚至許多基督徒也不知道,他們所等候的乃是新耶路撒冷。 但我們必須清楚,我們今天是住在召會生活的帳棚里,等候召會終極的完成,就是新耶路撒冷,神那有根基的城。
(f) 生活在新耶路撒冷的影兒中
亞伯拉罕的帳棚是新耶路撒冷的小影,新耶路撒冷是神在宇宙中終極的帳幕(啟二一2~3)。 當亞伯拉罕住在那帳棚里,他是活在新耶路撒冷的小影中。 當他在那裡與神一同生活的時候,他是在等候一座至終要成為新耶路撒冷的城。 新耶路撒冷,永遠的帳幕,要頂替亞伯拉罕所住臨時的帳棚。 亞伯拉罕的帳棚是神永遠居所的一粒種子。 這粒種子生長在他後裔於曠野所支搭的帳幕(出四十),其收成將是新耶路撒冷,就是神與人的帳幕。 神在我們眾人裡面仍需要這樣的種子。 我們都必須是那些生活在帳棚里,並仰望更美家鄉的人。 在這更美的家鄉有永遠的帳幕,神與我們,我們與神要在其中永遠同住。 亞伯拉罕的興趣完全在於更美的家鄉。 雖然神曾告訴他,要把那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,亞伯拉罕對這並不在意。 他仰望另一個家鄉,和一座有根基的城。 至終,聖經告訴我們,這更美的家鄉是新天新地,那座有根基的城是新耶路撒冷,就是神和所有蒙召者永遠的居所。
今天我們是在重複亞伯拉罕的生活和歷史。 從前只有一個亞伯拉罕,現在有許多亞伯拉罕。 今天的召會生活,就是亞伯拉罕生活和歷史的收成。 亞伯拉罕憑信的生活,現今正在我們中間重複。 我們都在這裡築壇,並且支搭帳棚。 請看召會生活:我們有祭壇和真正的帳幕。 這是要來新耶路撒冷的圖畫,在那裡我們要與神永遠同住。
聖經結束於帳棚。 新耶路撒冷是宇宙中終極的帳棚,終極的帳幕。 也許有一天亞伯拉罕在新耶路撒冷裡遇見神,神會說,「亞伯拉罕,你不記得那天我們在你的帳棚裡一同坐席嗎? 你的帳棚是這座永遠帳幕的小影。 “亞伯拉罕的帳棚是一粒種子,這粒種子的生長是在出埃及記,其收成是在啟示錄二十一章。 原則上,亞伯拉罕的帳棚和新耶路撒冷那終極的帳棚並無不同。 如果我是亞伯拉罕,將來在新耶路撒冷裡遇見神,我要說,“主啊,我記得你那天到過我的帳棚,現在我來到你的帳棚了。 ”
留言
張貼留言